如果有一个因素能决定婚姻是否成功,那正是倾听。可以很好地相互倾听的夫妇,其婚姻通常是成功的,反之亦然。我们感受到被爱的程度,最终是取决于我们被聆听和被真正了解的程度。
案例研究:琼和乔恩
我最近与“琼”和“乔恩”(化名)进行了一次会谈。琼一上来就说,她觉得自己的体验永远都不能让乔恩“听到”——他从来都不能不加演绎、判断、防御或攻击,也不给出解决方案地加以倾听并且吸收。
乔恩回答说,她不应该有这样的期待。她的要求在他看来不合理,因为他没有义务一定要默默坐在那里不发表意见、也不给出自己的解释。之后他告诉琼,她真正要的(无论她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是掌控双方的关系与互动,同时也控制他,“她总是这个样”。
琼没有回应他的评说,而再次重复了她的期望:仅仅以开放的心、不加判断地来听。乔恩反驳琼说,她的感觉是不真实的;他确实听了,也听懂了她的意思,她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体会不到他的好心和兴趣。
琼然后再一次重复了她的渴望,几乎是逐字逐句重复了一遍。这一次,乔恩的回应则是表达他在这桩婚姻中感觉多么孤独,以及琼对他关心的事如何的不感兴趣。
说到这里,我们开始着手学习倾听。
琼和乔恩之间发生的事并不限于某个性别,也不限于两性关系。这对夫妇身上体现出的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我们经常在排斥对方的体验。我们这样做,是被教导出来的。那天听着他们讲话,我感觉自己好像正看着一架拚命找地方降落的飞机。所有的控制塔都加以拒绝,它漫无方向地飞著——没人听,没人爱,没有地方可降落,没有办法回家。
这种痛苦是我们每一天都要耐受的,独自品味那种孤零零的感觉。比如说,昨天我在办公室和客户做了一次特别有挑战性、也令人难过的会谈。我带着一肚子的情绪一进家,我的保姆就开始和我争执。我还没放下钥匙,她就开始对我发火,因为我女儿不肯吃她做的意面。就这样,我不得不把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放下,以照顾当时的局面。
生活总是这样对待我们,要求我们从一种经验转轨到另外一种,不容我们去消化、去获得关切和注意——那是我们真心渴望和需要的。
我们的真心需要
我们习惯于以“我该怎么做?”的语气来和他人谈论体验,以便他人能进入情境。但多数时候,我们并不真想知道别人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解决,或者别人觉得我们有什么不对。我们可能已经被来自他人和自己的无数好心建议给淹没了。
问题是我们向别人要的并非我们实际想要的,而是我们觉得我们可以要求的。对于我们的经验,我们其实并不期待别人做什么,只是想被听到、被理解和关心。我们希望有人了解我们在这一刻、这一生的感受,与我们做伴。
另一方面,最难的一件事就是听我们关心的人谈论痛苦经历,而不去伸手帮助、不提建议,也不试图去解决。有一件事同样难,就是听某人说出他们觉得应由我们来负责的问题,而不去为自己辩护。还有第三件难事:听一个人讲述我们认为是他自己造成的问题,而不去说服他们去为此负责。
“真正地愿意了解对方的状态,并且可以无私到不加任何观念,这是我们能给对方的最棒的礼物。”
或许你会觉得有悖常理,但仅只是把我们的同理心带给对方,真心愿意了解对方的状态,并且可以无私到不加任何观念,这是我们能送给对方的最棒的礼物。
看起来我们没做什么(但真正去聆听了),我们让对方有机会发现他们需要领悟的东西,创造了让对方可以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解决之道很少是我们想出来的)。愿意保持无为,实际上是最有深度之举。
另外,当我们遭到指责的时候,如果我们只为了他人能一吐为快而加以退让,而不去保护自己,才是真诚勇敢的表现。这样做时,我们才是深深地关爱他人,深到能够放下自我,去全然了解他人的痛苦。在这个意义上说,虽然反求诸己很不容易,我们却得以通过倾听而非自卫,达至积极的效果。倾听是最好的防卫。
最终,当我们不加评判地听别人诉说时,即使我们觉得对方负有责任,他也能感觉到我们的慈爱之心。这经常会促使他们发现自己在经历中扮演的角色。
另一方面,指责只会他们加强戒备心理,使他们不太可能为自己负责。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们承担起我们想要他们承担的责任,唯一的途径就是沉静而专注地聆听,让他人感受到我们的善心。
实践倾听
我们所有人都渴望他人重视、听到并且理解我们的体验,但我们已习惯于相信,仅只是倾听太消极被动,帮助他人必须有所行动。殊不知,真正的倾听是我们能做的最积极、最疗愈的事,可以带来最深远的影响。我们在他人身边,远比我们能为其做些什么更有力量。
下一次你听他人说话的时候,不妨体会一下,专心当下、仅只是聆听,不作阐释也不提建议,是怎样的感觉。看看你是否可以只是和对方在一起,并且心怀同情。
同样,下一次当你分享自己的某种经历时——特别是当你受到刺激时,可以友善地问问对方,是否可以只是听,不用建议,留些思考空间给你。
这个要求可能有点让人尴尬,但是如果对方能够真正满足你的请求,这个让人不舒服的要求就没有白提。留意体会他人的倾听与理解。我们需要重温帮助他人真正意味着什么,以及我们实际上需要、想要对方给我们什么,那就是和我们在一起。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和表达我们真正的渴望——被深刻地了解、真正地倾听,而不是“被修理”。
这种经验,究其核心,是爱。
南希‧科利尔(Nancy Colier)是一位心理治疗师,著有《关机的力量:在虚拟世界中保持真实的正念方式》(The Power of Off:The Mindful Way to St aane in a Virtual World)。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她的个人网站:NancyColier.com 本文只反映专家观点,不代表本社立场。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