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之下,想远离病菌,又不牺牲日常休闲活动,来看看医师教你防护技巧:
去餐厅小心飞沫传染 自备餐具较安心
在防疫期间与亲朋好友聚餐闲聊、和友人小酌一杯,都要避免「病从口入」。
在餐厅用餐有飞沫传染的风险,因大家吃饭时会脱下口罩,且彼此距离较近。飞沬传播在1公尺内的传染力最强,即使难以保持1公尺,也要尽量与同桌的人维持距离,避免并肩而坐。
一般餐厅的另一可能传染媒介为服务员,这方面需看各餐厅的人员卫生管理情况;餐具也有可能变成传染源,因此吃合菜一定要用公筷母匙,或自备环保餐具。
前台北荣民总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尚文诊所感染科医师郑元瑜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在高温56℃、持续加热30分钟才能被有效杀死。因此餐厅业者若按平时方式清洗餐具,可能会有传染漏洞,建议以高温消毒餐具最为理想。
民众如果没有自备餐具,可将餐厅提供的餐具以酒精再次消毒。
自助式餐厅比一般餐厅传染源多,因为大家共同夹取的菜可能被污染。但如果是自助式火锅,把夹回来的食材煮熟再吃,就会降低风险。
到自助式餐厅用餐时,建议戴口罩夹菜,夹菜前先以干洗手液给手部消毒;盛菜回来脱下口罩后,再消毒一次。且一次夹取较多份量,减少夹菜次数。
逛街购物 做好「联合防守」
到人潮较多且较杂的公共场所,若能尽量与人保持至少1公尺的距离并戴口罩,可防飞沫传染;勤洗手、少摸眼口鼻则可避免接触传染。
郑元瑜解释,飞沫分大粒子和小粒子,大粒子飞行约1公尺就掉落,更小的粒子能飞行超过1公尺,但最后会蒸发,「此时病毒就像离开水的鱼,失去活性成了非传染性的微粒」。不过,有些更严格的感控将人与人的距离定为2公尺。
接触传染的途径是手碰到传染黏液,再摸到眼、口、鼻。这些传染黏液可能会附着在容易摸到的门把、扶手、椅子,甚至是商品上。
门把、扶手可用指关节、手肘、手背、卫生纸代替手指去触碰。在逛街购物过程中,还有一个技巧,就是固定一只手做「脏手」,专门去拿取商品,结帐后再消毒。另一只手做「干净的手」,可触碰脸部。郑元瑜提醒,有些商品可能需要两只手拿,或人们可能一时忘记而用「脏手」去摸脸,因此还是勤洗手较安全。
逛夜市和市集比逛商场还多了一项传染风险,郑元瑜指出,很多人喜欢「边走边吃」,这是很危险的行为。因为此时嘴巴会不断张开,双手不干净,走到拥挤处又容易与周遭人互相碰撞。如果要吃东西,最好走到人相对较少的地方,定点吃完再继续逛。
由于逛街购物是很普遍的日常行为,人人应尽量做到上述预防措施,郑元瑜表示,这是「联合防守」的概念,彼此防疫行为越彻底,越不易相互感染。
唱KTV、看电影 留意接触传染
民众到电影院里都戴着口罩看影片,影响较小,但如果边看电影、边吃东西,就需要留意。就感染控制原则而言,在电影院里最好不要吃东西,但若有必要,可等邻座没人用餐时,再脱下口罩享用美食。
另一个要留意的是接触传染。有观察研究发现,人会经常性、无意识的触摸脸部,在看电影过程中,更容易因剧情而触碰眼、口、鼻。因此,民众进入电影院包厢就座后,建议先以干洗手液清洁双手。或是根据自己的习惯,发想出能提醒自己避免摸脸的方式。例如戴手套、手拿包包。也可找出脸部抓痒专用的物品,比如一只圆珠笔,但此物不能用在他处,且要时常消毒。
到KTV唱歌是许多人的抒压、联谊方式,郑元瑜指出,KTV的包厢多属狭小密闭空间,将增加群聚感染机会。另外,唱歌比说话更易散出飞沫;而且包厢麦克风数量往往有限,在与旁人共用麦克风之下,切勿摸到麦克风的套子。
KTV也会提供餐点,用餐时同样要记得公筷母匙原则,或是避免友人们同时用餐,彼此错开轮流吃。
看球赛时 避免挥舞手臂、大声呐喊
现场观看运动赛事,让人热血沸驣。但在看比赛的过程中,人们常忘情挥舞双手或扭动身体,这个举动易增加接触传染的机会;在为选手大声加油呐喊时,容易撑开口罩,也可能扩散感染。
球场上亦常见到球迷一边观看比赛,一边用餐,但在防疫期间易成为感染漏洞。建议避免在球场用餐,保持戴口罩;或是邻座轮流吃,其他人先戴口罩。同时,要注意手部卫生,避免把病毒吃下肚。
由于球赛容易聚集大量人潮,郑元瑜表示,主办单位可在散场时做好人群分流,避免同时离场。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