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毫无节制的购物行为会严重影响生活,可能导致负债累累,甚至使人际关系渐渐疏离。因此,有必要藉由治疗来恢复平衡的生活。有疯狂购物习惯的人应仔细检测一下自我的购物模式,及早发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共病毒(俗称:武汉肺炎)疫情蔓延,民众出外购物意愿锐减,但是防疫、生活必需品不减反增,很多人只好透过网络购物解决困境。而“宅”在家里的时间长了,上网时间也可能相应增加,无形中需要、不需要的商品都下单恐造成荷包减少,不得不慎。
一项刊登在《心理学与行销》(Psychology and Marketing)期刊上的研究显示,购物会带来如吸毒般的快感,也会在购物前后因感到压力释放而心情变好。一项ebates 购物网所做的研究也发现,在受试的逾千名美国成年人中,高达96%表示他们曾为了让心情变好而购物。
为了满足广大的消费族群,业者不断研发更便利的消费方式。如手机行动支付和购物软体便为消费者节省庞大精力,让他们更容易快速付钱了事,也因此而吸引了众多消费群。更有许多网购商家结合金融科技公司或信用卡公司,提供消费者分期付款,以刺激更多消费,并喊出“早买早享受”的口号,着实令人不心动也难。
也就是说,您或许可以为自己的疯狂购物行为找到原凶,就是智慧型手机的便利。手机的便利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面对商家多元的促销手法与快速的送货,往往使对货品的心动,立刻在一个点击键下化为行动。而冲动的后果总是多订购了许多自己并不迫切需要的东西。
然而,从现实面考量,多数人都负担不起毫无节制的消费行为,因此当疯狂购物的兴奋感消退之后,取而代之的反而是后悔及自责等更多负面感受。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聪明消费,避免因不小心手滑而落入一直入不敷出的窘境呢?以下有几点实用的建议提供给您:
拿起手机滑一滑,一两天后商品就自动送上门来,这简直就是太方便了!更何况业者总是喜欢在假日时,祭出琳琅满目的优惠专案来吸引消费者。在面对让自己心动的商品时请先告诉自己:“等一等!”。先别急着结账付款,想一想是不是非买不可,是不是真的迫切需要这项商品。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再思考一下,很多的购物冲动就会开始消失了。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的研究显示,使用手机钱包的消费支出比起传统消费,增加了逾2.4%。这似乎不算很多,但是使用手机钱包时,消费者的交易频率提高了24%。换句话说,消费者最终会花费更多,因为他们使用电子钱包时,会更频繁地购买。
Credit Karma副总裁戴娜.马里瑙(Dana Marineau)表示:“小额却经常性的购买,在不小心的情况下,仍会积小成大,对您的整体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在购物季节中,预算与计划至关重要。绝对不要在没有预算的情况下,开始您的购物。除了留意收支是否平衡之外,还要列出一份购买清单,以避免浪费或计划外的支出。
即使购物分期付款听起来很诱人,也不要不假思索地放手买下去。仔细看清楚分期付款的约定细节,例如是不是需支付利息,是否需支付迟缴滞纳金等。毕竟这种付款方式也算是一种负债,虽然在弹指间可完成,却可能让你背上长达数个月的债务,更需量力而为。
这是个很实际而有用的建议。少浏览购物网站,眼不见为净。没有刺激,自然不会产生购物的冲动,对于节省您的荷包,绝对能起到大作用。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只是为了消遣而逛商场或浏览购物网站。但是,你在商场和网上看到的东西都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是要挑起你的购买欲。所以,你最好只在真的需要某些东西时才去购物,而且只买你要买的。
使用信用卡的便利往往会令人在付钱时容易冲动,事后又因其高利息而后悔不已。例如在冲动的情况下用信用卡买一件500美元的夹克,假设每个月只能付清4%的最低付费的话,这笔钱要花上43个月才能还清,其高利息共会花掉175美元。
让家人或亲近的朋友知道你有过度消费的行为,每当有购物冲动时,可立刻联络家人或好友,跟他们聊聊,请他们提供意见。很多时候会在互相讨论中发现该产品的缺点,或是意识到自己并没有那么需要该项产品。
购物狂在以前是个很陌生的名词,但近年来已成为常见的一种消费模式。心理医师也开始将购物狂界定成一种心理疾病。这些人重视购物过程远超过购物结果,其潜在原因多是缺乏自信、内心空虚,希望用购物的方式来填补或获得满足。专家也建议几种观念帮助自己回归正确的消费模式。
*记录个人收入及开支,制定个人财政记录表
*消费时衡量个人消费能力,避免使用信用卡、借贷消费等行为
*及时清还欠债,避免累计债务和高昂的信用卡利息
*清晰分辨该项商品是“需要”还是“想要”,避免购买只是想要而非需要的商品
*在准备购买任何商品前,可思考是否有其他避免购买新商品的方法,例如向朋友借用,找寻代替品或修理旧有的物品
专家建议:毫无节制的购物行为会严重影响生活,可能导致负债累累,甚至使人际关系渐渐疏离。因此,有必要藉由治疗来恢复平衡的生活。有疯狂购物习惯的人应仔细检测一下自我的购物模式,及早发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