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议员:终结对中国制药品依赖、收回药品生产力

美议员:终结对中国制药品依赖、收回药品生产力

图为美国国会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

美国国会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以及众议员迈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于3月19日分别在两院推出《保护我们药品供应链免受中国(中共)侵害法》,希望国会能通过法案、终止美国对中国制药业的依赖。周二(3月24日)在福克斯新闻网站刊文说,中共偷走的美国药品生产能力,我们现在必须收回。


两位议员提醒说,这绝非中共的一个空洞威胁,美国如今依赖中共政权供给药品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正是这一政权的失败和掩盖,才导致这场失控的致命大流行病。

“现在该改变它了。我们有一个计划终结美国对中国产药物的依赖,收回我们的生产能力、改在美国制造药品和医疗设备。”他们写道。

“依靠共产党获得药品 将对美国构成国家安全威胁”

在周三的署名文章中,两位议员更指出:“我们不能总是依靠中国来获得药品,不能再像我们现在这样。在过去二十年,中共一直瞄准美国国内的药品生产商,使用卡特尔化(垄断)、国家补贴和宽松的安全标准等手段(占领美国市场),向我们医院和药房注入廉价和危险的中国产药品。”

议员们认为,中共的这种策略“成功地”关闭了美国工厂,夺走美国工人的高薪工作以及美国患者需要的高质量药品。不仅让美国境内的青霉素工厂全部被迫关门,生产阿司匹林、维生素C等基本药品的美国工厂也因中国的掠夺性定价而倒闭。

如今,中国已经占领了世界的基本药品市场。美国进口药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其中布洛芬的进口比重更高达93%。

他们指出,实际上外界只关注中美之间的直接贸易额激增、却低估了美国对中国产药品的依赖程度,别忘了印度等国的出口药品其中的大多数活性成分也来自中国的超级实验室。

“依靠我们的主要共产党对手获得基本药品,将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明显的威胁。”国会议员写道。

文章还提到,如《中国处方药:揭露美国依赖中国医药业的风险》一书的作者罗斯玛丽·吉布森(Rosemary Gibson)2019年出席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的证词中所说,如果中共切断世界获得其生产的药物成分,那么各国“军事医院和诊所将在数月、甚至数天之内就停止运作”。

议员们指出,这种情况貌似极端和遥远,但想想多个国家为应对这次中共病毒大流行、已经在纷纷囤积药品和医疗用品;而中共不仅拥有世界供应链上的医用口罩供应,而且还供应制造这些口罩的材料。


“中共没有承担世界医生和世界制药商的责任”

“正如本次中国病毒(中共病毒)疫情所清楚揭示的那样,中共没有担当世界医生和世界制药商的责任。因此,我们提出了一项法案,即《保护我们药品供应链免受中国(中共)侵害法》,以结束对中国产药品的依赖,并收回我们自己在美国生产制药的能力。”议员们写道。

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3月初在白宫与大型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的负责人开会时说:“冠状病毒(中共病毒)说明了将所有制造业带回美国的重要性,我们将开始这样做。坦白说,我们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大约在一年前就开始了。”

3月18日,川普更宣布将启用 《国防生产法》,确保私人公司可以加强紧急医疗用品和设备的制造和分销。现在美国最大的口罩生产商3M将在罗德岛开设新的口罩工厂。福特、通用汽车公司和特斯拉也改装生产线,生产呼吸机,很多酒厂也开始制造消毒液。

中国产药品质量差 假药也输出海外

他们认为逐步代替中国产药品的原因还有,中国产药品的质量低下,甚至担心有致死的风险。比如:在2007年和2008年,有246名美国人死于中国产肝素污染。

其实,连中共自己也承认其生产的药品质量差。北京于2012年暂停了一项向非洲国家提供抗疟疾药物的计划,这些整船运来的抗疟疾药却被证明是假药。假药包装与真药几乎没有区别,只有仔细查看,才能发现假药包装上少了水印,或者药片的边缘不太平整。但这对服用药物的病人构成了危险。

在两个全球疟疾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大约三分之一的抗疟疾药都是来自中国的药性成分低于标准的药。

新法案内容

该法案的主要限制措施将于2022年生效,对目前的中共病毒(武汉肺炎)疫情不会造成影响,也不会分流美国联邦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资源执行。

但法案效应会逐步显现。具体来说,该法案将要求:

·通过FDA注册跟踪活性药物成分;

·禁止从中国购买药品或在中国制造的含活性药品成分的产品(此要求将在两年内分阶段实施。对只有中国才生产的活性药物成分,FDA可以发布豁免,但是2024年之后可能不再给予豁免);

·对所有进口药建立原产国标签、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

·为美国制造的药品和医疗设备提供经济刺激。

同时,提案还明确要求美国国防部、退伍军人医院、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计划等联邦实体必须在2025年之前停止购买含中国制造成分的药品。

2020-03-26 / by / in , , ,
Comments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