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传统 文化 历史/传统文化有哪些/神传文化 故事
李道真
在中国,历朝历代皇帝所建立的,都只是朝代,而不是国家。他们所建立的都只是朝代名,而不是国名。在现存的文献中,早在周朝建立初期便以“中国”自称,以后历朝历代都以中国自居,无论朝代如何轮替更迭,即使是夷族入侵、入主中原所建立的朝代,国名都一直是中国,自居以天朝,从没有变更过。
中国在意识形态上并不是一个具体国家的概念,它的意思是中央之国,也称为中土、神州、中华。它的核心内涵为:被神所选定,继承了正统中华神传文化的地方。
在中国先秦的古制中,天子之国居于大地中心的位置,这里是天下的中心,经济、文化、政治等一切的中心,神传文明所在地,是向天下四方施行文明教化的源头。以天子之国为中心,围绕着天子之国,将四方区域按照距离的远近,以五百里为界,依次划分出五个不同区域,施行不同的政策与教化,称为五服。《尚书・禹贡》中将它们分别称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
《尚书》中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重新划分为九州,并制定五服:围绕天子之都四周的五百里区域,叫做甸服,这个区域主要负责从事农业生产、缴纳赋税,以服事天子。包围甸服以外的五百里区域叫侯服,这里主要是给卿大夫、诸侯等的封地,以拱卫天子之国。包围着侯服以外的五百里区域是绥服,这里主要根据百姓的情况施行文教与发展武力以保卫国家。包围绥服以外的五百里是要服,这里是夷族居住之地,主要让他们遵纪守法、和睦相处。包围着要服以外的五百里是荒服,这里主要是蛮荒地带与流放罪犯的地方。天子根据这个模式,从里层的畿服重地到边远的藩属下国逐层管理,逐级施行文明教化,兼举文治武卫,使神传文明的教化影响至四方蛮荒之地,这个模式也是中华历朝历代治国模型的一个蓝本。
在中华神传文化的概念中,君权神授,天子是上天之子,是上天选定的人间代表,他代表众神在人间行使天意,向天下施行神的教化。所以天子之国即为中国,它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正统与渊源,是总掌天下四方区域的朝堂。神州大地上,历朝历代无论其疆域大小,种族差异,只要继承了中华神传文化之正统,就是中国,其帝王就是上天选择的天子。
中华历史起源于皇道,而后有帝道、王道、霸道,以及始于秦始皇的大一统皇帝王朝。“皇”直接代表天与神,以神的身份降世,直接展现神迹,传授给华夏先祖们神的智慧,开启了中华神传文化的源头。“帝”虽然不如“皇”那么神通广大,但也是以半神半人的状态出现,可直接与天地神灵沟通,代表天地神灵的意志,行使神迹,继续完善与建立了中华神传文化体系。直到五帝中的颛顼帝绝地天通事件发生后,便阻断了人类与神的直接沟通与联系,人便离天和神越来越远,帝王也与凡人愈来愈接近了,中华神传文化从此便进入到人文时代。到了王道时期后,帝王便完全以凡人的状态出现,他们不能再直接沟通天地神灵,不能直接展现神迹,便通过中华神传文化这个枢纽与天地神灵保持连接。如透过祭祀、占卜、天象等等方式与天地神灵沟通,成为继续在人间行使天意的至尊无上者,成为众神与天意在人间的代言。中华神传文化这根脉络,贯穿着整部中华历史的始终,将人间对应连接于整个宇宙体系,代表着上天的意志与教化,是中国、中华民族等概念的核心意义所在。
只要中华神传文化这根脉络没有断绝,神州大地上,不论朝代、疆域、政权等因素如何变换,中国都将永存不灭。历史上曾几次夷族入主中原,但他们同化与继承了中华神传文化之衣钵,所以中国仍在。如今共匪霸占中华,却极力摧毁与斩断了中华神传文化之脉络,所以它不是中国,它是西方马列之邪教,附体于我中华神州大地!如同病毒侵入、操控了人体,将我神州中华沦为丧尸!中国人必须得认清谁才是中国,肃清邪党从小给洗脑灌输的毒素,重续华夏神传文化之血脉,驱除马列,复兴中华!
中国是上天所选定承传神传文化的地方,所以选用何种方式治理中国,影响将极其重大。上天必将治理中国的方式在历史中奠定好,容入中华神传文化的脉络,以供历代帝王选用。
东周时期,是奠定治国之道的最后成熟期与总结期。那时百家争鸣,各家治国学说百花齐放、珠目相混。到秦朝统一中国,建立起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时,各家治国学说都已奠定成熟。最终形成了完备体系,能够独立施用的治国学说有:道家、儒家、法家这三家。
道家治国主张无为而治,皇道与帝道可归属于道家的治国范围;儒家施行仁义,以礼乐治国,主张王道;法家重刑名法术,以强权武力威服天下,主张霸道。
秦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秦始皇因此也被称为“祖龙”、“始皇帝”。秦朝主要选用霸道,治国方式偏向于法家。但秦朝的命运十分短暂,仅十几年便灭亡。秦灭后,汉朝建立,经过连年征战,汉朝立国后国力非常衰弱,民生凋敝,生产荒废。所以汉朝初期,主张道家治国,提倡“无为而治”(此时无为而治已非真正意义的无为而治),制定了“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清静俭约”等治国方针,给百姓以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以图恢复生产、富国强兵。因此,经过文景之治后,到了汉武帝手中时,汉朝已发展到鼎盛,国力极其强盛。汉武帝时“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主用儒家,确定了儒家思想在中华治国中的主导地位,开启了中华历史“外儒内道”的治国模式。
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以“外儒内道”的治国方式为主导,外用儒家、内用道家,一直到清朝结束都没有撼动过,但霸道有时也会杂而兼用。如汉宣帝教训太子(汉元帝)时曾说:汉朝的制度应当“王道”与“霸道”兼用。
这是中华治国的大概发展脉络。
(未完待续)
部分参考文献:
《春秋纬》
《风俗通义》
《管子・真法篇》
《春秋运斗枢》
《白虎通义》
《帝王世纪》
《列子・黄帝篇》
《淮南子》
《洛书》
《说文解字》
《高士传》
《尚书大传》
《神奇秘谱》
《宋书・符瑞志》
《太平经》
《春秋》
《孟子》
《吕氏春秋》《淮南子》
《新论・王霸第二》
《尚书・禹贡》
《汉书・元帝纪》
《道德经》
《礼记》
《太公六韬》
《左传》
《大学》
《中庸》
《论语》
《后汉书》
《韩非》
《商君书》
《法华文句》《慧琳音义》
(转载: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