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22-09-01 / 68

癌症医生/癌症研究所/麻仲学/麻仲學/麻仲学教授/麻仲學教授/麻仲学医生/协和诊所/癌症医院

對中醫藥抗病毒的認識與臨床體會

麻仲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

千帆大學校長

中醫藥抗病毒,在歷史上最令人矚目的兩大成就,一是傷寒辯證論治系統,一是溫病辯證論治系統。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十分值得關注的現象,那就是在目前這場疫情中,中醫的傷寒和溫病治療系統都同時在發揮作用。

從歷史上看,傷寒辯證論治系統,發生在東漢末年,距今1800年左右;溫病學的核心人物是清代葉天士(1666年—1745年),他創立了溫病辯證論治,因此推算溫病辯證論治系統的產生,距今約300多年。

清代著名醫學家葉天士

傷寒辯證論治的發明人是張仲景。在他的著作《傷寒論》序言中,他寫道:“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二百多人的家族,不到十年就死了三分之二,其中患傷寒而死亡的佔到十分之七。這裡的傷寒,並不是現代所講的腸傷寒,而是感受風寒導致的外感熱病,在今天來講就是在風寒條件下侵入人體的病毒,包括寒性感冒、寒性流感、寒性瘟疫。對抗這類病毒,張仲景發明了六經辨證論治和系列方藥,核心是祛寒溫陽。

在明清時代,出現了新的病毒,表現出熱性感冒、熱性流感、熱性瘟疫。針對這類病毒,如果沿用祛寒溫陽的方法,必然是火上澆油。因此,出現了一批治療外感溫熱病症的臨床醫學家。其中,葉天士著《溫熱論》,提出衛氣營血辯證論治和系列方藥;在外感溫熱病中,有一類表現為濕熱的特點,同是清代的醫學家吳鞠通著《溫病條辯》,提出了三焦辯證論治和系列方藥。衛氣營血辯證和三焦辯證,是外感溫熱病治療的二大基石。溫熱病辯證論治的核心,是祛熱養陰。

從本次疫情最開始爆發的地區武漢來分析。發病季節在冬天,當時的氣候是應寒反溫,同時又具有濕熱的特點,因此我當時結合新型冠狀病毒發病和臨床表現分析,認為病因屬於瘟疫之氣(烈性溫毒),病種屬於冬溫、濕溫、伏氣溫病範疇。病理屬於烈性溫毒口鼻而入,潛伏若干天襲肺或迅速襲肺,發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從局部地區,到世界各地的新冠患者臨床表現,仍然普遍具有上述特點。為此,我再結合結合疫情在美國、特別是舊金山大灣區的特點,挑選了中醫歷史上的三個經典名方,作為本次抗擊疫情的基本方,即銀翹散(出自公元1798年《溫病條辨》)、藿香正氣散(出自公元1151 年《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生脈散(出自公元1186年《医学启源》)。這三個方劑,都在中國應用了從200年到800多年的歷史。廣泛用於感冒、流感、急性胃腸炎、肺功能不全等病症。我將三個配方進行了合方,專業名為銀藿生合劑,商品名為協和病毒靈。

基本處方成分:桑叶、竹葉、薄荷、金銀花、連翹、草果、藿香、胖大海、桔梗、甘草、辛夷、荊芥、防風

處方分析:

第一組成分:取自銀翹散

金銀花連翹薄荷竹葉荊芥桔梗甘草

功能:清热解毒,辛凉解表,阻断温毒从口鼻侵入人体;当温毒侵入后可以早期阻断病气犯肺的路径;

第二組成分:取自藿香正氣散

藿香草果(原方無,加上強化藿香效果,出現藿香正氣散樣功效)

功能:芳香化湿、和中散寒,阻断湿毒联合温毒侵入人体,并也有早期治疗作用;

第三組:取自生脈散意

桑葉、竹葉(已見銀翹散)、甘草(已見銀翹散),體現原方的潤肺養肺、益氣功能,並有清肺作用,可以帮助提高中老年人肺的功能,有可能在温毒侵入肺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

第四組:添加成分

除草果、桑葉外,添加了防風、辛夷、胖大海,有通利鼻竅、增強口鼻皮膚防禦功能,以及利咽的作用。

從疫情開始,到目前的新冠病毒變異,這個配方以片劑、沖劑、湯藥等形式,一直在我門診應用,接受的患者群和預防群基本上都是反復一直在應用。對治和防的效果,患者群和預防群都是普遍滿意的。這方面的報告還在進行中。

總結下來,我有四點體會。第一,中醫藥抗病毒,無論對於預防還是對於治療,都是有效的;第二,中醫藥防治病毒,具有廣譜性特點;第三,美國(包括全球)中醫藥防治病毒,一定要體現三因制宜居(因地,因時,因人)和辯證論治,才能取得更好的療效;第四,中醫藥抗病毒,具有從實驗和臨床深入研究的價值。

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麻仲學教授談中藥抗新冠病毒/中醫藥防治病毒
Features
davidhorgan479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why not be the first?
Leave a review
服务: 价格: 环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