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20-05-12 / 720

中国 传统 文化 历史/传统文化有哪些/神传文化 故事

治国大道之九:礼治模型

李道真

 

九、礼治模型

在这一章中,我们解析一下儒家依据礼义治国所形成的机制,即儒家礼治的模型。

《礼记・礼运》中说:圣人能够使整个天下成为一个家庭,使全体国民变成一个人,这并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而是通过了解人情、洞晓人义、明白人利、熟知人患,然后才能够做到的。

什么叫做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种不学就会的感情就是人情。什么叫做人义?父母慈爱、子女孝敬、兄长友爱、幼弟恭顺、丈夫恩义、妻子顺从、长者惠下、幼者顺上、君主仁慈、臣子忠诚,这十种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就叫做人义。讲究诚信、维持和睦,这叫做人利。你争我夺,互相残杀,这叫做人患。


圣人凭借着礼来疏导七情、维持十义、推崇人利、去除人患,除了礼以外,也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饮食男女,是人的最大欲望所在;死亡贫苦,是人的最大厌恶所在。这最大欲望和最大厌恶,构成了人心日夜思虑的两件大事。每个人都把心藏在肚子里,表面上难以揣测。人把美好与丑恶的想法都深藏在心里,从外表上谁也看不出来,要想统一治理好这些,除了礼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这里说,圣人将整个国家化为一个家庭,将全国百姓变成一个人,然后以礼来治理。这样就建立了一个微妙的治国模型,将一切化繁为简,建立起井然的秩序。这个模型可以通过治理一个家庭来对应治理整个国家,可以通过管理一个百姓来管理全国百姓。也可以说通过这个模型以及其背后连带的机制,将整个国家对应到一个家庭,将全国百姓对应到一个人,只需治理好一个家庭便可使整个国家治理好,只需管理好一个百姓便使全国百姓被管理好。

圣人用智慧看透人性,洞悉了社会人心道德,从而将国家化为一个家庭,将天下百姓变成了一个人,而建立了礼治模型。通过这个礼治模型去一步步扩展、对应,由个人扩展、对应到天下,由家庭扩展、对应为国家,来建立秩序,达到天下大治。上一章所论述的,礼因人因事而异,将爱分为等差,将天下分等级,建立严明的秩序,建立等差模型。然后通过这秩序,这等差模型一步步对应扩展,循序渐进,将等差之爱变为博爱,将私转为公,将儒引入道。

不同的治国思想所建立的治国模型都是不同的,道家建立了一个无为而治的“小国寡民”模型,儒家建立了这个等差渐进模型。正如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所针对的人体层面与结构是完全不同的,但都能在自己的层面中治病,所以方式与产生的效果也都完全不同。

我们继续来分析一下,儒家礼治的模型:


《后汉书》中说:在家中对父母的孝,扩大到国家的层面,可化为对君王国家的忠,所以忠臣都出自于孝子之家。

在礼治模型中,国是由无数的家庭所组成的,称为国家。国可看作是洪观的家,是家的延伸与扩大;而家也可看作是微观的国,是国的基本构成单位与基础。过去君王家天下,将他的家扩大到整个天下,也是依据这个机制。

所以通过礼教的这个机制,只要处理好了家庭的关系,便能将其对应扩大到国家,使整个国家在这个礼治机制下同步被治理好。在家庭中,对父母的孝道,通过礼治机制扩大到国的层面,就化为臣民对君王国家的忠诚。父母对子女的慈爱,通过礼制扩大到国的层面,就是君王对臣民、地方官员对百姓的仁惠、爱民如子,所以过去地方官常称为父母官。其它的关系也是一样,这些都是通过礼治机制一脉相承的,将国简化为一个家庭,通过礼教使国与家同治。

《大学》中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就是儒家等差渐进模型的层向对应。修身,是针对个体层面的,即将全国百姓化为一个百姓来教化管理,然后通过儒家礼治的机制层层对应到天下;齐家,是针对“家”这个由个体人所组成的最基本社会单位的;治国,是将“家”通过礼治机制进行对应扩展,扩展到“中国”这个洪观层面;平天下,则是针对“全世界”、“全人类”这个比国更洪观层面的,通过“中心之国”将文明教化传播至整个人类。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通过这个礼治模型的这个自动机制,层层对应,将整个国家从微观到洪观贯穿于一体,使一脉相通,由一脉带百脉,推动了整个社会在不同层面的全面同步运转,运转整个社会机体。


《礼记・祭统》中说:孝子事奉双亲不外乎三件事,第一是父母活着的时候要供养,第二是父母去世后要遵循丧葬之礼,第三是丧葬完毕后要按时祭祀。祭祀,是对父母死后的继续供养,是孝道的延续。

儒家还讲“事死如事生”。父母活着时的孝,在父母过世后,就延续为祭祀。再顺着儒家等差渐进模型延展下去,就延续为对祖先的祭祀与追思。而人类之始又生于天地,源自于神灵,以此再延展下去,最终便拓展升华为对天地神灵的信仰与祭祀,这就是祭礼。所以《国语》中说:“言孝必及神、昭神能孝”。祭礼将人间礼教与天地神灵相连接,导入了礼的终极内涵与道德的源头。

《礼记・祭统》中说:五礼之中最重大的礼莫过于祭礼。

祭礼是终极之礼,是诸礼的源头与终极层面。它是联系人类与天地神灵的枢纽,是人类对天地神灵的信仰、崇敬与感恩,是中华“天人合一”核心思想的表达。它将儒家礼教机制与天地神灵相连通,将礼的源头引入深层的天地神灵与精神信仰层面,导入高层的道德内涵之来源。

所以孝是儒家最基本的礼之义,诸礼义都可依据等差渐进模型,在孝这个基点上延伸发展出来。

《左传・文公二年》中说:孝,是礼的起点。

《礼记・祭统》中说:上则顺于鬼神,外则顺于君长,内则以孝于亲。

将孝扩大到国的层面,就是对君王国家的忠,这是等差渐进模型在同一层面的对应、延展;将孝向更高层的层面延伸,就是对天地神灵的崇敬、依顺与信仰,这是道德之源。因此儒家礼教中,非常重视孝,它是儒家礼义的入门起点与基础。

自从中共窃取中国以来,便极力破坏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五千多年所形成的完备礼义毁于一旦。残存下来的那么一点点礼节,也只剩下一个表面空壳,完全丧失了背后的内涵道义。使得曾经世界最著名的礼义之邦,沦为最没有修养的粗俗野蛮之地,使现在的中国人道德沦丧、文明扫地,在国际上成为最没有素质的代名词。

现在中国社会的礼,已沦为贿赂与肮脏攀附、交易的平台,或成为一种彰显虚荣与攀比的工具。这种被中共变异的,完全失去了背后的道义内涵的礼,已成为一具行尸走肉,反而成为败坏社会道德的工具,加速了社会的崩解。

 

(未完待续)

部分参考文献:

《春秋纬》

《风俗通义》

《管子・真法篇》

《春秋运斗枢》

《白虎通义》

《帝王世纪》

《列子・黄帝篇》

《淮南子》

《洛书》

《说文解字》

《高士传》

《尚书大传》

《神奇秘谱》

《宋书・符瑞志》

《太平经》

《春秋》

《孟子》

《吕氏春秋》《淮南子》

《新论・王霸第二》

《尚书・禹贡》

《汉书・元帝纪》

《道德经》

《礼记》

《太公六韬》

《左传》

《大学》

《中庸》

《论语》

《后汉书》

《韩非》

《商君书》

《法华文句》《慧琳音义》

(转载:看中国)

 

治国大道之九:礼治模型(图) 【道真专栏】
Item Type : 商品
Features
happy1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why not be the first?
Leave a review
服务: 价格: 环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