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一位日本料理师抱着将正宗、传统的寿司料理带给曼哈顿人的想法,在中城开了这家店——“初花”,到现在已近四十年,长久以来“初花”的理念不变,不断的把正宗、传统和美味的寿司奉献给纽约客。
“说来希奇,是寿司的简单让她成为一种难做的食物。”初花创始人的儿子、现任老板佐藤圭太说到。以活生鱼鲜为主体表现的寿司,加上醋饭、山葵以及揉捏、卷切等工夫,依旧是简,却更多了耐人咀嚼的层次,其表现出的丰富性与艺术性,魅力无敌。
尤其在深冬季节,所有鱼类为抵抗寒冬,周身积蓄起一层厚厚鱼脂,美味更是不同凡响。其它寿司食材也各有讲究,“初花”使用的是肥小而稍带甜味的日本珍珠米(Koshihikari Rice),煮熟后饭粒分明并带黏性,软硬适中,口感颇佳。煮饭时米和水的比例,调制寿司醋时盐、糖、醋的比例,都会造成寿司的不同口感。就连包裹米饭用的海藻也颇有说道,需选用上等材料,要求沾口即化。
初花的招牌菜是“box of dreams”。传统的木制九宫格餐盒里的每一格装有一种生鱼片、虾或鱼子。不仅味道鲜美,每个小碗装饰都极其精致,让食者印象深刻。
寿司的历史
日本人常说“有鱼的地方就有寿司”。有记载说其实最早的寿司源于东南亚地区,人们将煮熟的米饭放进干净的鱼膛内,积在坛中埋入地下,便可长期保存,而且食物还会由于发酵而产生一种微酸的鲜味,这也就是寿司的原型。
在公元700年的奈良年代,外商把这种寿司带入日本。在日本沿海地区,商人们把腌制过的饭团加上鱼肉,捏成小方块,整齐的放在小木箱之内作为沿途的粮食。由此可见虽然今日寿司的取料讲究新鲜为主,然而寿司文化其实与储存食物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初花的老板圭太介绍说,在古代的日本,人们用食盐和酒糟作为酿制方法来储存新鲜的鱼类,因此要求厨师对每种鱼的特性和什么样的酒糟方式适合保存哪种鱼的知识要求十分高。
大众认为生鱼要最新打捞上来的才好吃,其实从日本料理的哲学中看,未必如此。圭太先生说,活物要被放置一段时间才能入味,其自身的美味浸入每个细胞是需要时间的。他还说,虽然寿司的外观也重要,但食材的选择、处理海鲜和寿司米的恰到好处和芥末的香味才是传统寿司美味的精髓。现在许多不正宗的引导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寿司的摆放、装饰上,却忽略了食物本身的味道,是不必要的。
在今天的日本,对寿司大师的训练,在对食材了解上的要求比技法要求更高。“在初花,所有寿司大师都是在日本接受过专业学习的,我们只用我们信赖的制作方式——承载了数百年的日本传统寿司制作方式。寿司看似简单,其实这正是将之做好的难度所在。其中包括许多学问,学徒要经过多年的训练,掌握食材的用途和特点,没有多年的磨练,不懂其背后的内涵就无法做出完美的寿司。”圭太先生说。